自 1992 年创办以来,我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双语人才。

最早离校的学生都已三十 多岁,在工作和科研的岗位上都能利用双语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创办初期就重视配套课程 的设置,开展多样化的文教活动,达到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回顾近十来年的数据和记录,与老校 友联络,发现进入新世纪后,我校学生进入高年段继续学习中文的比例高于同类型学校,校外文 教活动和考试成绩等方面都有优异表现,逐步形成了培养优秀生的办学特色。 

一、 数据回顾 


 以下若干数据和情况分析充分表明了我校办学的这一特色。 
1. 中文教学计划涵盖启蒙班、中文 1-12 册(高年段逐步改用中学版的《中文》教材)、高级汉 语等十四个年段。整个系列中还包含特为中学生初学中文设置的“中文特殊班”,教学氛围与 进度都有老师和学生自行掌握,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年还增设了“Heritage Chinese”新 州高中中文课程班。办学以来一直保持很高的续学率,中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相当高,有 些学生上中学后从其它中文学校转学至我校。大约 6-8%学生自幼稚班开始一直上到十年级或 高中毕业,其中小部分学生上大学后仍然继续修读高级汉语。 
2. 自 2004 年“汉语水平考试”在悉尼地区首次推广以来,我校年年组织学生参加,均获良好成 绩,多次获得国家汉办有关机构的嘉奖。不少学生还获得满分,高级汉语班的同学均通过六级 水平。个别学生十年级毕业时就完成了高级汉语班的课程,汉语水平考试获得优异成绩。 
3. NSW 中文教育理事会主办的中文朗诵比赛,我校重在参与,年年参加。近几年报名参赛学生 人数均超过 80 名,是参赛人数最多的学校。获奖人次较多也是众所周知的,曾经获得 13 项个 人与团体组冠军。16-18 岁的团体组曾获三连冠的殊荣。 
4. NSW 州教育部每年为各民族社团语言学校举办“州教育部部长奖”评选活动。该奖项分四 等:部长奖(Minister Award;全州五名小学生,五名中学生)、高度表彰奖(Highly  Commended)、表彰奖 Commended)、证书奖(Merit Certificate)。每所学校可推荐一名小 学生一名中学生;在不同校区办学的学校可每个校区推荐两名学生。每年大约 150 名不同民族 语言学校推荐的优秀生获头三类奖,应邀参加颁奖仪式。其中 30-35 名来自中文学校。2007 年 至今,我校有三位学生获得“部长奖”。自 2010 年起,每年均有 5-7 名学生获得高度表彰奖 或表彰奖。2017 年 32 名华校学生参加颁奖仪式,其中 6 名学生来自我校。 
5. 每年 NSW 高考成绩公布时,我校均有高中毕业生获得 ATAR(澳洲高校录取百分比名次分) 99.++ 的特优成绩。据学生家庭提供的准确信息,2016 年四名学生获得 99.++ 的成绩。今年初 得到家长提供的信息,有位学生获得 99.85 的特优成绩。99.++百分比分数是什么概念呢:新州 7 年级注册的所有学生到了 12 年级时只有 1%的学生能获得 ATAR 99.++ 分的特优成绩;12 年 级参加高考的学生只有 1.6-1.7% 获得该档次成绩。我们所知道的本校历届特优生中,至少有 两位获得了 99.95 的满分。其中一位已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另一位获得全额奖学金录取悉尼 大学。 
 除了上述信息与数据,学生登记表的信息表明,我校中学生中 82%来自精英中学或获得私立 学校奖学金。可见生源整体素质高,品学兼优者多,不乏多才多艺者。良好的生源有利于教师取 得良好的教学效益,组织各种活动报名踊跃,并获得良好效益。如本校组织的文艺晚会、中文演 讲比赛、课文朗读比赛、写字比赛、写作比赛,等等,学生均有出色表现。 
 目前在校的特优生有众所周知的多才多艺并代表澳洲参加国际象棋大赛的葛怡华同学;参加 澳洲奥数团队的黄彦洲同学;学业优异又有美术造诣的梁逸菲同学;极富音乐与美术天赋的何升 同学;等等。几乎每个班级都有特别出众的优秀生。大家较为熟悉的杰出校友包括:2017 年荣获 世界杰出华裔青年的王思聪同学(董艺老师的大儿子);荣获澳洲杰出青年奖和国立大学杰出青 年校友奖的张小禾同学;获得荣誉学士学位继而完成法学博士学位的 Joanna 余同学;荣获世界生化大赛亚军并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与博士后学位的王安娜同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兽医学学士,现 已回悉尼大学任讲师的叶婷翊同学;曾荣获中文写作冠军并以 ATAR 99.95 满分考取哈佛大学的 Anna 钟;多才多艺,9 年级就出版两本英汉双语读物,并于大学本科期间就创办 Austern  International 商务公司的吴悠同学;13 年参加朗诵比赛,六次获冠军三次获第三名的文理贯通的葛 凯华同学 (NSW 大学数学研究会会员);不辞辛苦从 Central Coast 来我校学学习中文,获得汉语桥冠军进而获得北大两年全额奖学金的 Austin 同学;荣获教育部部长奖,上大学后回大同任教的 叶宏杰同学;小学与中学都获得高度表彰奖的傅丹丽和苏梦兰同学;等等。目前多名从小就在我 校学习中文,上大学后仍然回校学习高级汉语的同学都是我们优秀校友的典范。 

二、 作为社团周末语言学校,为何我们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 


 首先必须肯定:作为社团周末学校,我们提供的教育服务在学生成长的十二三年中只占很小 的一部分,学生主要在主流学校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也必须看到我校的潜能和优势。我校有半 数同学连续数年学习中文并参加多种文教活动,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从小学幼稚班一直学到中学十 年级甚至高中毕业。决不能低估了长期周末学中文的功效。再者,我校也有若干主流学校所不及 的优势。以下从七个方面展开分析。 
1) 学习第二语言是优质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 
 教研人员一致认为学习第二语言有多重益智效果,还能优化性格,提高社会活动能力,甚至 延长寿命。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越来越多中小学增设外语课程。遗憾的是,由于经费和师 资不足,即便发达国家,至今仍然未能全面将第二语言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澳洲的中学仅在 7-8 年级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学习一门外语(至少一年),此后外语就不再作为必修课。在这种情况 下,社团语言学校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机会。虽然只是业余性质,但充分利用之 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 华裔子弟学习中文容易获得最佳效益 
 双语教育专家早就指出,学习外语达到了中上水平才能达到双语双文化的最佳效益。进入新 世纪,专家更具体地指出,学习第二语言一定要达到母语标准水平的 60% 方能达到最佳效益。因 此不少多民族国家的语言学家大力提倡让非官方语言背景的孩子首先要学好本族语言,然后才学 习主流语言。这一新理念否定了以往优先学好主流语言的观点。澳洲华裔子弟终究要将英语作为 主要的语言,若选择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由于家庭和社团的环境以及与生俱来的对中华语言和文 化的归属感,比选择其它任何语言来说,都更容易达到中上水平,获得最佳效益。澳洲有很多研 究数据表明,移民子弟若本族语基础好学习英语进步就快,最终甚至超过当地人的平均水平。以 我校的华裔子弟为例,中文水平好的学生,只要努力学习,英语水平在小学高年段就会接近当地 人的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上了大学他们的双语双文化的优势更加显著,成了日后就业的有利条 件。我校办学 26 年有许多实例可以验证本文讨论的办学效益。 
3) 我校师资并不劣于主流学校 
 若以是否具备当地师范学历和执教资格,我校教师的确不如主流学校。然而我们多数教师具 有地道的国内师范中文专业的学历和教学经验。也许他们的英语不够好,不能适应主流学校全英 语的运作,但在社团学校不论在教学对象或校务方面均无大碍,相反在某种方面还成了师资优 势。更重要的是,我校教师对中文自身语言特点有深刻的认识,不会盲目地遵循某些仅适用于英 语的教学法。再者,我校聘任老师有很高的标准和灵活性,没有教学经验的师范毕业生往往还不 易受聘。 
 我校办学二十六年,如今仍具有继续拓展的活力,原因在于有一批热心华教并具有专业水平 的好老师。在同类社团学校中,我校创办起点高,师资雄厚。初个别新任教师,其他教师都有五 年以上教龄。获海外华文教育十年以上教龄优秀奖的教师在同类学校中人数最多。历任校长均有 教育学研究生学历,创校校长与现任校长都荣获过悉尼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原副校长于连洋老 师在国内就是副院长职务的学者,任教兢兢业业,深受学生与家长们的喜爱,为我校创办高级汉 语班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美术、声乐、舞蹈班和首任篮球班老师都是专业高手。原长笛老师 柴长宁也是悉尼大学音乐学院的博士,与我校有长期合作的关系,为我校培养了很多长笛高手, 其中有些学生至今还在我校的文艺晚会登台表演。 
 现任校长张学丰先生在国内是英语专业讲师,曾任州教育部社团教育咨询员二十余年,为华 人社团教育提供优质咨询服务。同事还具有中学和大学中文教学经验,也曾在 TAFE 讲授英语多 年。先后在悉尼大学教育学院获得四个研究生学位,被西悉尼大学聘任为荣誉硕士论文评审员, 使我校成为能够接受大学生教学实习和课题研究的社团语言学校。 
4) 我校的年段设置尤其优越性 
 澳洲主流学校的中文师资总体上来说还不十分充足,而且学生语言与文化背景不同,中文课 的教学对象差异很大。有些班级学生来自三四个不同年级;有的班级华裔与非华裔学生一同上课;高中阶段甚至还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高中中文课程的学生一同上课的情况。难度差距很 大,教学重点也不同。不少主流学校的中文教师整天就苦于应对个性化要求极高的教学对象。  我校情况则大为不同。中文课整个计划分为十四个年段:始于启蒙班,继而由《中文》第一 册至十二册,分为十二个年段,再加高级汉语班。为了避免初学中文的中学生与小学低年级的孩 子一起学习初级中文所产生的年龄及能力差距,我校还特为初学中文的中学生设置了不同年级的 
“中文特殊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质量。分级细致的课程设置,避免了同一班级教师必须兼顾 学习能力以及水平差距较大的不同需求。这种设置有利于为每一年段的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也易 于教师组织同水平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5) 我校小班教学具有多重优势 
 主流学校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一般在 25-30 名之间,语言课也许人数会少些。但总体上来说,班 级人数较多。我校中文学生大约有四百五十名(含 After school 的学生),中文班级超过五十个。 各班学生平均人数为 7-8 名,有些班级只有 4-5 名学生。小班上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学生能通过更多的语言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小班上课还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些经验不足 的教师上大班(20 人以上)的课,恐怕难以把握教学质量,但任小班教学的工作,就有可能达到 较好的教学效果。再者小班教学有利于教育与家长的沟通,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小班教学符合语言教学的需求。学习语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提 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social skills)。但这些教学效果都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堂语言互 动交流才能达到。小班上课是我校获得优质语言教学综合效益的有利保障,这方面的优势不可忽 略。有位家长,孩子上中学了才送来学中文。一两年后就发现孩子谈吐更加自信,语言表述能力 显著提高,担任学校文艺晚会的司仪之后,更是克服了怯场的心态,举止大方。再者,我校学生 在朗诵比赛和大型活动表现出色,这些都与小班上课得到的综合效益分不开。 
6) 社团学校享有多方面的文教活动资源 
 由于办学较早,我校享有多方面的文教资源。就校内而言,开设了舞蹈、声乐、美术、英 语、数学、篮球、乒乓球、棋艺、家长瑜伽等配套课程。有些方面优于一般社团学校,如舞蹈班 和篮球班都享用宽敞的室内场地。每年举办的冬季文艺晚会和年末联欢会,都具有相当规模和水 平。校外资源包括当地社团与国内文教机构提供的机会。2012 年和 2015 年,国内对外汉语教育基 金会两次在我校举办“中华文化大乐园”。我校是悉尼地区最早自己组织冬夏令营活动的学校, 2004 年就举办了第一次寻根之旅。近两三年,自己每年都组织 1-3 次冬夏令营活动。目前已与江 苏、山东、福建、山西、北京侨办以及华教机构建立联络与关系。我校位于悉尼近西区,地理位 置方便,多次承办大型文教活动,如:天津音乐学院和南京大学民乐团曾在我校为我校师生和当 地华人社团演出音乐会专场。国侨办华教教师团也曾在我校场所举办华教师资培训日活动。  目前我校是纽修威中文教育理事会、澳大利亚中文学校联合会、NSW Federation of  Community Language Schools 的理事学校,NSW 中文教师协会的会员学校,NSW 大学孔子学院的 空子课堂合作学校。我本人是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会员,澳大利亚华人社团协会(华协会) 常务理事,福建闽江学院的外籍顾问。可以说我校是悉尼地区参加校外文教活动最活跃的华校, 常年参加的活动包括:中文朗诵比赛、中文写作与书法比赛、悉尼儿童艺术节、中华文化知识竞 赛、汉语水平考试、悉尼诗歌春晚、汉语之光汇演,悉尼市政厅春节游行和龙舟赛大红鼓队的表 演,等等。而且我校与多所主流学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应邀到两所私校举办中华文化日 活动,并组织教师到主流学校听课和交流学习。 
 作为悉尼地区享有盛名的华校,我校除了在六所公立学校办学之外,还曾协助汉语考试中心 在多所偏远的公立学校创办课后中文班,并义务协助多处华教人士创办社团学校,包括 Granville  区的实验中文学校。目前与三所远郊中文学校建立姊妹学校关系:蓝山大同中文学校、Gosford 大 同中文学校、Campbelltown 地区的华星中文学校。 
7) 与学生家长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我校与学生家长密切合作的关系始于创办初期。当时本人在州教育部任社团教育咨询员,作 为我校的教育顾问,每年都为家长举办教育咨询讲座,聆听家长对办学的建议,并介绍当地的中 小学制度和教育理念。平时也向家长提供个别咨询服务。我校有小班上课的特点,有利于各位老 师积极与家长沟通,家长也愿意找老师谈谈子女的教育问题。长此以往逐步形成了目前学校与家 长密切合作的校风。家长瑜伽班就是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合作创办起来的。很多校内外活动都是校 务人员和老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动员了很多学生参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办学的层面上, 我校能及时在家长中发现教学人才,先后聘任好几位家长成为教学骨干。

三、 数据与情况分析的结论与启示: 


 在肯定我校作为社团学校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的前提,应当看到我校所具有的潜能及其多年 以来努力进取所取得的优质教学的实效。通过上述七个方面回顾与分析,纵观我校的办学经历和 采用的办学模式,确实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为培养诸多华裔杰出青年做出了贡献。的确我们 应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但事实说明我校在悉尼地区华教界享有盛名,不愧其海外华教示范学 校的荣誉。多年以来一直有不少学生不辞路遥,跨越好几个地区来到我校学习。众所周知,原住 悉尼西南区的梁逸菲梁逸天姐弟俩,中海岸 Gosford 区的六家子弟,以及悉尼 Toongabbie 、Bondi  
和 Epping 区都慕名而至,在我校学习多年的好学生。 
 上述七个方面的回顾和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四点:(1)我校多年以来生源素质高,多数是品学 兼优,多才多艺,或学有所长的学生;(2)大型文教活动或竞赛考试活动以及高中会会考都年年 都出现特优学生;(3)我校学生进入大学以及工作岗位之后出现了不少杰出人士;(4)我校的 课程设置以及雄厚的师资和多样化的社会与文教资源有能力提供高质量教学,培养更多的优秀 生。更重要的是,我校多年积累的办学经验和取得的成就使之在不在意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培养品 学兼优多才多艺优秀学生的办学特色。有鉴于此,我校应富有自信心,水到渠成地确立培养特优 生为今后的办学特色,使之成为我校继续办学的努力方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认真总结并推广经验,表彰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杰出校友。做好宣 传和推广工作,让我校师生家长和校友群体更深层次地了解我校为培养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华 裔儿童青少年所取得的成就和对澳洲多元文化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四、克服不足,创新进取 


 明确办学特色有利于确立努力方向。而要取得新成就,则首先必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尽快改善现有办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1)首先从与时俱进的角度来看,我校最薄弱的环节是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已具备娴熟的网络 技能,能在线自选自编教学资料,课堂上能熟练使用电脑投影仪和电子版教学资料。而有些教师 使用电脑和网络不熟练,甚至从未使用网络资料和电脑投影仪。类似情况在社团学校中较为普 遍。就我校而言,主要责任在校方,应作为当务之急加以改善。今年我校将很快得到所在学校的 网络密码,还将邀请有多媒体教学经验的老师为全校教师提供培训,推广使用投影仪和 smart  board 和教学软件,通过多媒体教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我校在教学法和经验经验两方面都存在教师间的差异,这在具有规模的教师团队中属于难免 出现的问题。现阶段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和课堂管理等方面的高质量的教学法应当通过集体培训 和相互听课交流加以推广。在这一过程中,还需注意社团学校的特殊性。作为业余性质的社团学 校,我校学生及其家长享有更多的选择教师和班级的权利。不同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往往 都能迎合特定的部分学生(和家长),因此我校历来不强求所有老师采用相同的教学法执教,在 教学法方面给予教师相当大的自主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执教,高质量的学校应当 推崇相对而言各位老师都能接受的教学原则。 
 这两年我校坚持每年举行三至四次的校务以及教学交流活动,教师们的培训热情很高。去年 全澳中文教师学术会以及 Federation 的年会,我校是参加人数最多的华校。可见我校教师都希望通 过在职培训,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3)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业的标准化,在原有的每年定期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基础之上,在做 进一步的拓展。今年开始,我校将分三次组织学生以本校为考点参加不同级别的汉语水平考试, 同时也对外校学生提供考前辅导服务。 
这一计划不仅方便学生,鼓励更多学生参加,也有利于将标准化考试作为评估我校教学质量的重 要指标之一。 
(4)为了加强以培养优秀生为办学特色的观念,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优秀生的评选推荐和鼓励上进 的措施。我校以初步建立优秀生和进步生的评选制度,设立了州教育部部长奖的资本原则,也曾 颁发校长奖和好家长奖。今后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校长奖和好家长奖的制度。 
 上述提高办学效益的规划需要各位教师的参与,大家群策群力才能把校务办得更好,使我校 培养优秀生的办学特色发扬光大,成为我校名副其实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