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丰 PhD 

悉尼大学社团语言教育学院中文项目协调员 

悉尼大同中文学校校长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eachers’ in-service professional learning of the overseas-Chinese community language schools from both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especially taking into accounts how these overseas-Chinese community schools operate. Based on the model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schools in New South Wales (NSW), Australia, two issues are discussed: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schools in Australia and the related issues of their in-service teachers’ training; (2) various forms of the in-service training programs available to the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in NSW, Australia.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related issues found in NSW. 

【内容提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华侨社区语言学校教师在职专业培训的现状,并结 合海外华人社团语言学校的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华人社团学校为例, 研讨了两个问题: (1) 澳大利亚华文学校的特点及其在职教师培训的相关问题; (2) 澳大利亚新南威 尔士州中文学校教师有机会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最后,根据新南威尔士州发现的相关问 题,提出一些建议。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猛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积 极作用,全球持续不断地呈现出中文热。海外华人社团创办的多种形式的华校和中文课堂在规模 和教学质量两方面都有令人赞扬的发展。海外华教界有识之士都认同,要确保办学质量并进一步 拓展,急切需要提高师资水平。针对现有的华教教师队伍的总体资质,显然教师的在职培训尤其 重要。鉴于目前相当部分海外华校负责人和教师未必具有华语教学师范教育背景,如何充分认识 到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广有效的在职培训,不论是华校负责人或教师都有必要通过 交流学习,提高认识和实际运作的水平。 

 本文首先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尤其结合海外华人社团学校的具体情况,谈谈为何华校教 师的在职培训是办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后,将以澳洲新南威尔士州(以下简称:新州)华 校模式讨论两个问题:(1)澳洲华校办学特点以及教师在职培训的相关问题;(2)目前澳大利 亚新州华校教师可以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计划。最后借鉴澳洲新州的具体情况,提出若干 建议。由于海外华人社团学校的办学模式或多或少都有相似之处,希望所提出的若干建议能提供 可借鉴的看法,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教师在职培训是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  

 

 国内外师范教育专家普遍认为,任何院校的教师职前教育培训都是不完整的,也不可能完 整。因为,作为基础教育的第一线,中小学在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两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变化。合格 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更应掌握如何传授相关学识和技能的方法,后者只有通过 多年的实践方能成就。为了拓展教师来源,发达国家(包括中国)的大学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都必 须额外完成师范学位课程,并获得有关部门的资格认可才能进入教师职业。即便有了相关的学历 和资格证书,步入教学一线的新教师都需要进一步完成入职培训。此后每年都得参加多种模式,

富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如此方能成为独当一面的教师。职前学历再好,若不能通过在职培训不 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分两大类。一、提升学历的正规培训;二、体制内或校本短期培训,甚 至校内每次数小时的专项研讨或同事之间的交流活动。对于多数教师和学校来说,第一类培训计 划并非每位教师都有必要参加。因种种原因,多数教师没有这样的机会。提升教师的学历对整个 教育系统来说具有长期深远的效益,但对个体学校来说则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从提高教学质量 的角度来看,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与学校能否为教师提供富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体制内或 校内在职培训密切相关。专家认为(Mizell,2010),就两大类入职后的教师培训而言,针对教 师每日具体教学工作的体制内或校内在职业务培训活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培训活动若能让教师 掌握随即就能在他们执教的学校加以运用的技能才能让教师得到最大的收益。 

 

二、澳大利亚新州华校办学模式特点  

  

 海外华人创办的社团学校多种多样,有的属于全科学校(如印尼巴厘岛的三文学校),甚至 归属于主流基础教育系统。此外,更多的是从事推广华文教育的业余性质的学校。因所在国相关 政策不同,办学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在华文教育方面仍然有诸多相似之处。以澳大利亚新州为 例,华人社团学校有以下若干办学特点。 

(1)当地政府的支持  

 在发达国家中,澳洲是唯一在政策与经费方面都大力支持非英语民族社团创办本族语言学校 的国家。政策层面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允许社团免费使用公立学校的教室和场地创办本民 族语言学校。有关部门明文颁布了办学必备的基本法规与政策,以及注册手续与运作基本要求 (新州政府,2020)。社团协会、社团服务机构、教会、或个人,若符合政府规定的要求,都允许 创办社团语言学校。目前在新州教育部注册的有 70 种语言社团学校,学生总人数超过 36000,其 中三分之一是华校学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州州政府进一步向注册的社团语言学校提供学生人头经费(Per  Capita Funding)。最初每位学生每年 30 澳元,2003 年增加到 60 澳元,2010 年前后又增至每人 120 澳元。虽然这笔经费不足以使得华校不收取学费就能办学,但知情人士深感政府对社团语言 教育扶持的力度相当大。2020 年州政府还向所有社团语言学校额外提供了电脑与多媒体教学设备 的经费,最多可得到每间教室 800 澳币的经费。2020-2021 年联邦政府首次也向全澳社团语言学 校提供总额一千万澳元的办学经费。这笔经费分两部分:根据学校规模,每所学校都能领到基本 费;有教研能力的学校,在专业机构(如大学)的支持下,可以申请专项教研经费。 

 新州教育部自 1993 开始一直委托大学为本州的社团学校提供社团语言教学资格证书课程。 刚入职的教师可以没有这项资质,但来年必须参加资历课程。刚开设该课程时,学员需要交纳报 名费(由 300 澳元逐步增至 700 澳元),但学费全免。2009 年之后,连报名费都免了。目前该项 目由悉尼大学承办,2018 年得到州政府的追加资助,创办了“社团语言教育学院(Sydney  Institute of Community Language Education)”。该学院开设的课程包括:社团语言教学资格证书 

(60 小时面授课程的强度,低于学士学位);校长培训班;大专文凭班;硕士学位班。州教育部 提供这些学历课程有效地提高了社团语言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社团语言学校教师提供进入 主流学校任教的途径,有望进一步提高主流学校的非英语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扩充教师队伍。 

 除上述政策与经费方面的支持,新州教育部社团语言学校计划处(Community Language  Schools Program)还向本州三个大区派驻教育官员,通过政府资助的多民族协会组织(NSW  Federation of Community Language Schools)为社团语言学校教师提供专题培训课程,并每年 举行学术研讨会。  

  

 

(2)华校整体被边缘化与各自为政的运作模式  

 尽管澳洲当地政府为社团语言学校提供了经费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总体来看,各民族社团 语言学校在教师在职培训方面仍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以华校为例,不少教师移民澳洲前都具有国 内的教学资质,中文教学能力和经验方面显然优于当地大学刚毕业的师范学生。但由于离开了国 内的教学体制,而在澳洲又缺乏在职继续培训的机会,数年之后,主流学校大幅度推广多媒体教 学,采用新的教学大纲,华校原本有经验的教师就跟不上形势了。这种被边缘化的趋势在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管控之下更显得突出。不少华校由于长期不用网络和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缺乏 这方面的在职培训,当出现疫情后,要求改上网课时,学校运作就出现问题了。部分教师不能及 时通过培训课程掌握网课方法,影响教学质量,学校流失了不少学生。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则不 得不完全停课,直到有关部门允许恢复面课时才复课办学。 

 此外,在教学大纲、教材与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法等方面,显然社团学校也落后于国内和国外 主流学校。不少华校教师还时常抱怨来自国内的教材不合适当地学生,却未看到自己缺乏当代教 师应当具备的自编、自选、自我补充教材的能力。再者,海外华校远离祖国,又未融入当地主流 教育体系,因此在教学大纲这一重大课题的认识与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也存在认识不清,无章 可循的现象。凡此种种,都与华教总体被边缘化不无关系。 

 在学校运作层面上,华校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的机制。由于各所华校均为自负盈亏的教育服 务团体,校际之间的竞争影响了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得华校在很大程度上都处于各自为政 的状态。如何通过当地政府相关机构或社团协会组织的机制增进华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一项 亟待解决的问题。 

  

(3)华校教师资质解析  

 悉尼地区华人社团创办华校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此前也出现过家教形式的教学班。开创初 期,办学人士都是出于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崇尚之情,希望华人子弟能在异国他乡也有机会学 习中文,传承中华文化。多数教学班教授粤语,多数教师没有正规的中文师范资质,有些教师只 有初中文化。随着国内外华人大社区经济与文化水平不断提升,澳洲华校规模和师资也得以提 

高。相对而言,华校教师的总体资质显然高于其他民族社团语言学校。但华校教师的资质仍然不 够规范,下表呈现的是华校教师多种职前教育资质的基本状况: 

1) 国内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毕业,学士或硕士 (目前低于总数的 3%) 2) 国内师范大学*中文专业毕业 

3) 国内师范大学非中文专业毕业 

4) 国内非师范大学中文专业毕业 

5) 国内非师范大学非中文专业毕业 

6) 国内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 

7) 国内非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 

8) 国内幼师毕业 

9) 澳洲大学教育学院毕业,学士或硕士 

10) 澳洲大学非教育学业毕业,学士或硕士 

*注:含本科与专科类别的高等院校 

 由于国内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开设的年数不长,华人社团中具有该资质的教师不多,在 华校任教则寥寥无几。对华校来说,国内师范中文专业毕业,并在中小学任教数年的教师可谓是 最佳资质。此外,严格地说,多数教师都不具备师范中文专业的资质,其职前学历各种专业的都 有。相当一部分中青年教师是通过学习英语才接触到语言教学法,对合适于中文自身语言特点的 教学法认识不足。而师范中文专业的教师往往因为自身英语水平不足,无法进入主流学校中文教 师行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英语水平不够,无法用英语解释关键词语,或多或少也影 响了教学质量,尤其是教低年级没有中文基础的学生时,不足之处就显现出来了。

 澳洲华校教师还有一项许多人未能意识到的不足之处,即:他们多数人没有在当地主流学校 任教的经验。华校的教学对象都来自主流学校,若不熟悉主流学校学生所习惯的学习方法和教师 的教学法,以及课堂纪律管理模式和措施,当然会影响教学质量。不少经验不足的华校教师在面 对海外出生的华裔子弟或非华人子弟时,课堂纪律管理方面时常感到难以掌握尺度,各校都存在 着课堂纪律过于松散或过于严谨的现象。 

综上所述,有经验的华校负责人选聘教师时比较看重以下资历和能力: 

是否有国内中文教学经验 

是否有国内非中文课程教学经验 

是否有澳洲当地教师资质(如新州教育部要求的“社团语言教学资历证书”)

是否有澳洲主流学校的教学经验 

是否熟悉常用中文教材并具备自编自选补充教材的能力 

是否具有 2-3 年澳洲生活经历,熟悉当地中小学基本情况 

是否有长期执教华校的意愿 

 国内外基础教育系统都专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设置培训计划,因为校长或学校负责人在办学 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澳洲华校也有不足之处。上文曾提到澳洲有关部门对 创办社团语言学校人员的资质要求并不高。因此,新州六十多所注册的华校中,真正具备师范中 文专业资质的校长不多,甚至师范非中文专业资质的校长也不占多数。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其它 民族社团语言学校。也正因如此,州教育部于 2018 年开始委托悉尼大学社团语言教育学院开设 社团语言学校校长培训班,希望在课程设置和校务管理规划化方面提高社团语言学校的办学水 平。 

(4)华校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上文粗略谈到了澳洲华校师资的基本情况,总体上与主流学校相比有显著差距。但是,华校 教师面对的教学挑战和压力却远甚于主流学校教师。原因是社团华校属于业余性质的教育服务, 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办学条件都不完善,有诸多局限性。学校和教师承受的种种压力可以归纳为 以下几方面: 

1) 华校对学生没有“义务教育”的约束力。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效果稍不满意,学生就 可能走人或在本校内要求换班。 

2) 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异悬殊,同龄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而家长对子女学习中文的 期望值也有差异。 

3) 华校没有校内办公室和教学资料库,缺乏教学设施(打印机,wifi,多媒体教辅设 备)。 

4) 每年开学初注册的学生,州教育都发给一份修读证书,但华校提供的学习成绩不被纳 入主流学校的成绩报告单。 

5) 新州是全澳选生中学最多的地区,当地华人称之为“精英中学”,招生率为同年段学 生的 5-6%。同时还在小学 5-6 年级特为高智能学生设置特殊班(Opportunity  Class),当地华人称之为“英才班”,招生率仅为选生中学的半数)。不少华裔学生 为了备考小学特殊班和选生中学,小学阶段不上华校学习中文,或在考试的前一两年 放弃中文学习,专心备考。只有真正喜欢中文的学生,并且家长十分重视子女的中文 学习,才会坚持在华校学习中文多年。

6) 学校不隶属于专业团体和政府教育体系,管理不够专业化,教师缺少入职培训和在职 培训的机会,缺乏内部交流的机会。 

7) 教师工资没有统一标准,属于非法定工资类别(non-award wages),因此年轻教师 不太愿意长期在华校执教。 

  

 尽管华校教师面对着如此诸多困难和压力,州教育部与悉尼大学联合进行的内部研究报告表 明:至少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具有规模的华校教学质量可与主流学校的教学质量媲美。高中阶 段,多数华校学生放弃了中文学习,或留在主流学校修读新州高中中文课程,或在私校修读国际 高中(IB)中文课程,因此无法进行比较。 

  

(5)华校如何达到办学效益与教学质量  

 澳洲华校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有多种原因。总体来说,华校能发挥积 极主动性,依据自身办学特点,在办学和教学方面采取不拘一格的应对措施。归纳各校的情况, 华校能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在澳洲多元文化教育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以下若干原因: 

1) 相对其他民族社团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对海外华文教育怀有使命感,富有敬业与奉献精 神。 

2) 各校班级学生人数一般少于主流学校班级人数,各班学生基本不按照主流学校的年级分 班,而是按照中文水平分班,水平差距较小,有利于确保教学质量。 

3) 华人家庭的支持,使得学生享有天然的家庭语言环境。 

4) 华人大社区和社团协会的支持,使得学生有机会参与很多华人社团举办的文教活动,并通 过国内外华语多媒体获得信息,通过多种影像节目和资料学习中文。 

5) 华校教师享有当地社团语言教育协会提供的进修机会以及华教协会举办的文教与教师培训 机会。 

6) 澳洲政府的支持与资助(上文谈过,不再赘述)。 

7) 祖国的支持,不仅限于教材,还提供回国进修的机会,并派出讲师团来澳洲特为华校教师 提供课题讲座培训课程。其它民族语言学校未必有类似机会。 

 上述分析的若干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华校独有的优越条件,主流学校的中文教学未必都 能享有。比如说,主流学校的非华人学生往往缺少家庭和华人社团的语言环境,而且主流学校学 习中文的学生往往缺少参加国内华教机构举办的文教交流活动的机会。更有甚者,不少主流学校 由于中文教师人员不足,只好把不同年段不同语言背景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合班上课,难以达到因 材施教的效果,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不少主流学校的学生不能坚持多年学习中 文,充其量只学到了有限的汉语词句和肤浅的中华文化。 

 与当地其他民族社团语言学校相比,新州华校最具规模与质量。社团学校招生人数超过四百 名学生的社团基本上都是华校,2019 年华校学生总人数超过 12,000 名,占新州各民族社团语言 学校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这么说,华校的运作虽然仍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总体成效显 著,很有潜力。悉尼大学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新州华裔学生总人数中只有 15%在华校学习中 文。华校若能有效地强化教师(包括校长)的在职培训计划,一定能大幅度提高总体办学规模与 教学质量。 

 

三、目前新州华校教师可以参加的在职培训计划  

 

 总体上说,新州有关部门以及华教界有识之士一直都很关心社团语言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 都希望社团语言学校能通过常态化的教师在职培训弥补教师职前学历不够规范的遗缺,提高师资 水平。多年来,华校教师一直在不同程度上有机会参加以下各层次的在职培训: 

(1)澳大利亚新州地区有关机构提供的教师在职培训课程  

 新州地区主要有以下机构提供社团学校教师在职培训课程: 

1) 新州教育部与悉尼大学联合举办的资历与专题研讨培训课程 

2) 新州(多民族)社团语言学校协会举办的学术年会与专题研讨培训课程 3) 澳大利亚(多民族)社团学校协会举办的学术年会 

4) 全澳或新州(主流学校)中文教师协会举办的学术年会 

5) 华校协会(如:新州中文教育理事会;澳大利亚中文学校联合会)举办的教学研讨或 专题培训课程 

 上述机构提供的在职培训机会只有新州教育部与悉尼大学联合举办的资历课程属于“义务” 范畴,即: 必修。社团学校教师可以先入职,之后则必须报名参加该资历课程的培训,完成学业 后由所在华校上报州教育部登记注册。华校每年申请经费时都必须上报具有资质的教师名单。 

 新州或全澳社团语言学校协会举办的学术年会,因为研讨课题不针对任何特定语言,多数华 校教师不参加。这一现象引起了悉尼大学社团语言教育学院专家的重视,目前已着手特为华校教 师筹备具有针对性的华教研讨会。 

 全澳或新州中文教师协会会员基本上是公立或私立学校中文教师,只有个别华校加入了该协 会。该协会在悉尼地区举办的中文教师研讨会欢迎社团学校教师参加,甚至州教育部有关部门还 能为华校教师提供报名费,但参加的华校教师人数仍然不多。 

 新州当地华教协会为会员学校举办华教研讨会。譬如说,新州中文教育理事会已连续 30 年 举办“全澳中文朗诵比赛”。该理事会多次举办中文朗诵辅导专题讲座,收到良好的效果,显著 提升了主流学校和社团学校参赛学生的中文朗诵水平。但总体上说,社团学校协会在为会员学校 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提供在职培训课程这方面做得不够,尚有很大的潜力。 

 2019 年年底发生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病毒之前,国内有关部门每年都派讲师团来澳洲华人比较 集中的城市为华校教师提供高质量的专题讲座培训课程。讲师团与澳洲当地的华教协会合作,每 次来澳讲学,都有不少华校教师参加,达到了预期效果。 

(2)校本培训计划  

 校本教师在职培训计划在国内外主流学校被视为极为重要的环节。以澳大利亚新州为例,该 州的教师资格理事会(Institute of Teachers)规定(NSW Government,2020):教师(包括校 长)每五年内必须完成至少 100 小时的教师行业认可的在职培训活动,否则将失去教师资格。其 中 50 小时必须是相关部门认可的培训课程。绝大多数教师超额完成培训任务。原因是除了参加 

校外培训机构的举办的培训活动(至少 50 小时),新州政府规定中小学每年都必须安排五天校 务业务或培训日活动,其中也包括可以作为教师资格理事会规定的在职培训时数。可见新州中小 学系统十分重视校本在职培训活动。新州有规模的华校也都有常态化的不拘一格多样化的校本培 训计划,但因为相当部分华校规模很小,学生总数只有数十人,加上学校负责人对校本教师在职 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人力与教学资源不足,使得不少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四、若干建议  

  

 基础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师在职培训是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以上分析了澳大利亚新州 华校办学模式的特点以及目前新州华校教师可以参加的各种在职培训计划。其中很关键的是,不 论是新州教育部与悉尼大学联合举办的资历课程或是专题培训课程,或是多民族社团学校协会举 办的学术年会和专题培训课程,还是主流学校中文教师协会举办的学术年会,这些培训课程具有 共同的特点:都不针对中文作为海外华人社团语言的特征展开研讨和培训计划。这些课程在总体 上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华校教师对当代语言教学法的认知和课堂管理的综合能力,但未必能行 之有效地提高华校教师针对华校办学与教学特点(如教学对象)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多民族社团 语言协会举办的学术年会,针对的都是不同民族社团语言学校所面对的普遍性的课题,如:相关 政策与法规、语言教学的基本方法,多媒体的运用,课堂纪律管理,等等。总之,缺乏针对中文 作为社团语言的相关课题,而且所有的课程都得用英语进行,因此参加这些年度学术会的华校教 师不多。 

 2017 年,作为新州(多民族)社团语言学校协会的执委,本人力主在当年的学术年会上, 除了主旨课题发言之外,在分场研讨的过程中增设了一个中文教学论坛。该论坛突破了以往颇为 守旧的模式,三位发言人用中文研讨了针对当地华教的课题,清晰深刻,颇受欢迎,参会华校教 师首次突破百人。 

 其实中文作为海外社团语言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均有其独特性,与主流 院校推广的汉语教学不尽相同。遗憾的是,研究这一领域课题的人员不多。而华校教师往往又觉 得华校毕竟属于不入主流的业余学校,在教研方面缺乏主动性。另外,华校协会组织领导班子对 会员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计划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出现了一种依赖政府有关机构获 得培训机会的倾向。从更深层次来讲,不少华校负责人和协会负责人对校本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 性认识不足,也缺乏经验,因而忽略这一极为重要的环节。 

 针对上述谈论的若干问题和种种现象,本人希望针对澳洲新州华校今后的教师在职培训计划 在此提出以下建议。因为澳洲其它地区的华校多少有相似之处,海外其它国家的华校或多或少也 有相似之处,本人也希望提出的几点建议有助于全球华教界针对华校教师在职培训这一重要课题 的研讨与交流,达到引玉之砖的作用。 

1) 华校负责人都应增强对教师在职培训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认识,规划每年的校外与校内培 训活动。 

2) 华教协会除了组织文教活动之外,应在会员学校教师培训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如:为新教 师提供培训课程,或举行办学与教学研讨会。 

3) 华教界可以依托大学有关机构,以联席会的机制举行年度校务人员交流会和优秀教师学术交 流会。 

4) 华校可与所在公立学校洽谈,安排华校教师旁听该校的中文课,学习主流学校老师的教学法 和课堂纪律管理。 

5) 华校之间可以建立合作交流的关系,联合举办教学交流研讨活动,甚至相互听课。 

6) 华校教师要提升自信心,勇于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不拘一格的教学法。要相信华校在 教学方面具有独特性和特色性,主流机构未必能提供最佳的培训课程。 

7) 国内举办的华校教师培训计划应考虑安排海外优秀华校教师参加培训工作。国内派出的名师 巡讲团应与海外华教优秀教师交流研讨。举行的专题讲座培训活动,可以考虑增加当地优秀 教师的课题,更有效地增进海内外名师的互动交流。

针对海外华校的办学与教学特点,以下可以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侧重课题:

a) 课堂纪律管理 

b) 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分析与选用 

c) 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教学 

d) IT 软件在教学与班级管理的运用  

e) 考试与教学评估 

f) 校务与管理 

 最后说明,以上建议仅是一己之见,但愿能促进海外华教界进一步的广泛研讨。本议题曾在 悉尼做过在线公益讲座,得到听众富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在撰写成文的过程中,得到北京华文 学院白娟老师的鼓励,并与悉尼大同中文学校徐立副校长研讨过文中部分内容。特此向各位表示 衷心感谢。 

 

 

文献索引: 

1) 海矣斯 · 米泽尔 (2010): 为何在职培训至关重要? 发表于《与时俱进》  Hayes Mizell (2010). Wh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atters. In Learning Forward.   https://learningforward.org/wp-content/uploads/2017/08/professional-development matters.pdf 

2) 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网站 (2020): 社团语言学校的有关政策与规定  NSW Government (2020). Community Languages Schools. 

https://education.nsw.gov.au/public-schools/community-languages-schools 

3) 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网站 (2020). 延续教师资格的有关规定 

 NSW Government (2020). Maintaining accreditation.  

 https://education.nsw.gov.au/teaching-and-learning/professional-learning/teacher quality-and-accreditation/maintaining-accred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