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丰 PhD

作者简介 

张学丰,悉尼大学教育硕士、教育哲学硕士、教育哲学博士,曾任澳大利亚新州教育部社区教育咨询员二十余 年,兼任悉尼大同中文学校教育顾问,现任校长;2015-2018 任新州汉语教育理事会主席,现任副主席;现任 新州各民族社团语言学校协会执委、悉尼大学客座讲师、社团语言教育学院顾问、项目助理。 

【提 要】本文引述多方面的文献论点,结合悉尼地区华文教学的实例,阐述一个值得海外 华教界重视的发展趋势和鼓励华裔子女学习汉语的新思路:在多民族移民国家的社会环境 里,华裔子弟学习汉语比起学习其它语言更易于达到中高级水平,还能提高自己的当地语言 的水平,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和诸多综合效益。在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翘首可望的时代潮 流,海外华教界不仅要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到自信,更要对本族语言和海外华教事业感到自信。 

【关键词】海外华教;本族语言;语言自信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corporating various research findings and example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ydney metropolitan areas, expounds a current new trend worthy of the attention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circles and advocates new ideas for encouraging overseas Chinese children to  learn Chinese. In multicultural migrant countries, it is not only much easier for Chinese children to learn  their heritage language than other languages to reach the advanced level, but to do so, it will also help  improve their first language,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many other social benefits.  At a time when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expected to take place in the next hundred years,  the circles of oversea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should feel confident not only in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in the education of their heritage language. 

Keywords: 

Teaching and learning Chinese overseas; heritage language; confident in one’s own heritage language 

 

一、 引言  

 

海外汉语教育有两个类别:主流学校(中小学和大学)开设的汉语课程;华人社团业余学 校开设的汉语课程(课后、周末、或假期开课)。最早的海外华校一般由几位家长为了让子女 学些汉语而商量着成立的。这种私塾模式的教学班有些已发展成今天具有规模的华校。目前海 外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开办华校的团体来自两岸三地或当地老华人。不少华校教学水 平可与主流学校媲美,为推广华文和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澳洲华人社团所处的社会 与语言环境与其它西方国家相近(尤其英语国家),这些国家的华人家庭都希望子女学业成绩 优异,融入当地社会,进入上层社会或专业领域。不论生活在哪个国度,华人子弟都面临主流 教育体系的学业和是否坚持学习汉语的问题。有些家长觉得毕竟要融入当地社会,孩子花太多 时间学汉语会影响主流学校的成绩。澳洲新南威尔士州这种情况更甚。2000 年前后二三十年中,许多国家取消了为高智商和学业特优的学生所设立的通过考试方能录取的选生学校(Selective High Schools)。而新南威尔士州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保留原有的选生中学,甚而增加了不 少半选生中学,还在若干普通中学增设选生班级,使得这类选生学校达到公立中学总数的 10%, 成了西方国家设立选生中学最多的地区(Smith,2019,参见图表 1)。为了让子女应对极富竞 争性的选生考试,许多华人家庭让子女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参加课后补习班。不少华裔子弟因 此不到华校上汉语课,甚至在有开设汉语课的主流学校也有意避开汉语课。有的则在考上了选 生中学之后才开始学习汉语,错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另外部分家长却常年坚持送子 女上华校学汉语。不同的观念自然产生多种差异的结果。这种现象估计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于 海外不同国家的华人社团中。 

表 1.澳大利亚各州及领地选生中学分布情况 

堪培拉 

北领地 

新州 

昆士兰 

南澳 

塔斯马尼亚 

维多利亚

西澳

无 

无 

47 

无 

无 



 

 

引自:Emily Jane Smith,The Feed. 2019/02/26 

笔者在澳洲政府部门从事社区教育和华教工作近三十年,对当地华人家庭的不同价值观和 家教理念十分熟悉,为此曾在悉尼大学教育学院进行过一项课题研究:家庭对澳大利亚新州选 生中学华裔学生学业的促进作用(Zhang,2016)。主要课题是:为何新州选生中学华人背景学生 占有很大的比例?家庭背景对华裔优秀生的学业有何促进作用?研究项目在政策与实践两方面 涉及到天赋教育的若干问题,也涉及华人家庭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对子女的学业进步发挥什么 样的促进作用。研究项目涉猎了大量相关文献,同时以选生中学多年学习汉语的学生及其家长 和兄弟姐妹为个案分析的访谈对象,采集了大量的一手数据。笔者将结合最近涉猎到的文献资 料在此分享课题研究的结果,针对西方国家的华教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华人家庭的观念在三个 层面上展开讨论,希望有助于增进海外华教人士和华人家庭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二、 海外华人历来有传承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传统  

 

澳洲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原住民人口不到百分之五,其余都是来自世界各国 与地区的新老移民。相比而言,华人社团是最在意传承本族语言和传统文化的民族之一。许多 非英语国家的第二代移民尚能不同程度地保留本族语言,但只有少数第三、四代移民子弟能流 利地使用本族语言。新州有 69 种不同语言的社团学校在政府部门注册,学生总人数超过 37000, 

其中 12000 多名是华校学生,华校也有少数外族学生学习汉语(Cardona,Noble,Di Biase, 2008;NSW Dept of Education,2019)。相比其它民族社团语言学校,华校的规模、年级设 置和教学水平在当地堪称一流。不少澳洲出生的华裔子弟虽然高中阶段不选修华文,但华语亦 能达到汉语水平考试五、六级的程度。2019 年,新州中文教育理事会举办的年度汉语朗诵比赛, 

两个周六的赛事,参加个人与团体赛的学生人数超过三千人次,如此高规格的大型语言才艺竞 赛其他民族语言协会是办不起来的。尽管如此,新州学科与评估董事局有关参加汉语高中会考 的学生人数不多及其它相关数据仍然令人担忧(NSW Education Standards Authority,2019)。 该董事局在一份语言教育评估报告中指出(BOSTES,2019):尽管大量研究报表表明,第二 语言教育对促进儿童青少年的智能发展与学业进步有诸多益处,社会中有不少人士,包括学生 家长,仍然对此知之甚少,因此未能鼓励子女学习第二语言。西方国家的华人家庭都希望子女 能学好当地语言,获得优异成绩,这无可非议。由于新州 10%的公立中学属于选生中学,悉尼 地区不少华人家庭最关心的不是子女否能学好汉语,而是能否顺利考入公立小学特为高智商设置的 5—6 年级英才班(Opportunity Class,OC),继而考入选生中学(Selective High School)。 对于这些家长来说,汉语学习是次要的,甚至还不如音乐、美术、体育等项目重要。他们希望 子女通过艺术和体育特长增加考入选生中学和获得私立学校奖学金的机会。这种价值观和家教 理念导致不少华裔小学生失去从小学习华语的机会。当地社团语言教育界流传一个术语“OC and selective drain”,来描述悉尼地区华校因受英才班和选生中学考试的影响而流失学生的现象。 

笔者完成的课题研究对 18 位选生中学的华裔学生及其家长(13 位)分别作了深度访谈。 学生来自 12 个家庭,其中四个家庭有两位子女入读选生中学,成为家庭个案研究的对象。13 位家长不同程度都表示(Zhang,2016):1. 他们让子女坚持学习汉语,因为崇尚传统中华文 化的价值观。2. 子女在澳洲长期学习汉语并不影响主流学校的学业。3. 华人推广汉语教育和中 华传统文化与澳洲政府提倡的多元文化和谐社会的理念不冲突,而且有助于消除华裔移民家庭 因代沟差异造成的家庭问题。4. 学好汉语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了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这些 家庭自然就能采用不尽相同但确实可行的方法确保子女坚持多年学习汉语,达到良好的综合效 益。以下是学生家长采用的具体方法: 

  1. 与子女所在华校的治学理念保持步调一致,坚持细水长流的原则,鼓励子女坚持学习汉 语多年; 
  2. 不错过学习第二语言最佳时期(语言学界认为 4-6 岁是在学校环境中开始学习第二语言 的最佳年龄),从小让孩子到华校学习汉语,明白社团学校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场所这 一道理; 
  3. 立下家规:必须坚持在家说汉语,课余必须参加华校的汉语学习,直至中学 10 年级(相 当于其他国家的高一); 
  4. 四年级备考英才班(OC)和六年级备考学生中学时,部分家长允许子女暂停汉语学习, 全力以赴补习备考,但考试之后,不论是否录取,都必须继续学习汉语。 5. 小部分家长(12 家中有 5 家)即便孩子在备考英才班(OC)或选生中学,都不让子女 暂停华语学习,他们深信每周花上两三小时学习汉语不会影响主流学校的学业,相反还 有诸多有益的功效。 

 

三、 双语教育是优质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  

 

早在上世纪初,语言学家就普遍认为学习外语有助于提高智能和思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二战后,第二语言教育进一步被公认为优质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 (UNESCO,1991,2005;Singh,1991;Wong,2013;)。大量的文献列出了从小就开始学 习第二语言的诸多好处。其中有些已是众所周知,有些则是近二十年才由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加 以确认和报道的。以下列出由不同文献汇集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各项益处,标上星号的是不少华 裔家长还未意识到的,甚至对其有误解的。 

  1. 增强自信心; 
  2. 提高智能水平; 
  3. 强化记忆力;* 
  4. 提高第一语言的阅读能力;* 
  5. 开阔认知世界的视野; 
  6. 从外部视角深度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7. 从小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能达到接近第一语言的流利程度; 
  8. 提高同时应对多项任务的技能;* 
  9. 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10. 延长专注力; 
  11. 提高决策能力;* 
  12. 增加第一语言的词汇量并提高第一语言的总体水平;* 
  13. 提高其它学科的成绩;* 
  14. 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 
  15. 加深认识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16. 为录取高等院校提供更好的机会; 
  17. 为日后提供更好的就业选择和机会; 
  18. 延迟甚至避免晚年出现老年痴呆症。* 

 

上述学习第二语言的诸多好处中有十项打上了星号。其中有些是不少人从未想到过的,如 第 18 项:延迟甚至避免晚年出现老年痴呆症!2013 年美国八位资深科学家针对双语能力和老 年痴呆症之间的关系,做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相关课题研究(Alladi, S. etc.,2013),发现 能说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人士晚年出现老年痴呆症比只会一种语言的人士平均晚了五年,相当于 达到了延年益寿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功效。第 12 项和第 13 项也颇有意义。不少关心子女学 业的华裔家长往往误以为孩子花费时间学习华语不利于提高当地语言和其它学科的成绩。课题 研究表明,海外华裔子弟学习汉语不仅不影响,相反有助于提高当地第一语言的能力。接受采 访的学生家长也表示(Zhang,2016):孩子多年学习汉语提高了记忆力、文化素质、交际能 力、自信心等综合素质,进而有助于能提高其它各学科的成绩。 

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课题研究的实地调研部分是在颇具规模的社团华校进行的。接受访谈 的 18 位学生学业成绩都很优异,否则不可能考入选生中学。他们在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 项目也各有专长,这与长期坚持到华校学习汉语也有一定的关系。以下数据(Zhang,2016) 颇具启发性,很值得重视: 

  1. 参与课题研究的华校所招收的中学生 82%来自选生中学或是获得私立学校奖学金学 生。 
  2. 18 位接受访谈的学生多数(11 位)从小学幼稚班(4—5 岁)或一年级就开始学习 汉语。 
  3. 三至六年级期间,所有学生或多或少都参加校外英语数学综合技能的补习,同时坚 持学习汉语。 
  4. 四年级和六年级期间,九位学生都曾有过暂停华校汉语课的经历,五位学生在备考 英才班和选生中学时仍然来华校学习汉语。 
  5. 18 名同学都有其它业余爱好:九位学习乐器演奏,三名学习舞蹈,六名学习美术, 四位参加学校的体育代表队。有四位学生既学音乐,体育项目也有专长。 

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做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的结论: 

  1. 来华校学习汉语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65—82%)都是主流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 (Zhang,2016)。这说明了往往是重视子女教育的华裔家庭才送子女上华校学习 汉语多年。 
  2. 品学兼优勤奋用功的学生对学习汉语没有很大的抵触心态,否则他们不可能坚持课 余坚持学习汉语多年。 
  3.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不少小学生开始不太情愿课余学生汉语,一两年后, 却自己主动愿意学习汉语。 
  4. 坚持学习汉语不影响其它基础学科的补习。即便暂停一两年,过了考学时期仍然可以继续学习,达到汉语的中高级水平。 
  1. 坚持学习汉语也不影响业余文娱兴趣,相反华校组织的校内外文化活动能为学生提 供良好的实践与展现才艺的机会,达到鼓励进步的功效。 
  2.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勤奋重于天赋的理念有助于学生养成刻苦 用功的良好习惯(Zhang,2016)。 

以上述第 6 项为例,再展开做些讨论。有位家长对孩子讲述中华传统教育理念时,很具体 地指出,汉语的“学习”比起英语的“learning”更有深刻的涵义(Zhang,2016)。“学习”由两个概 念组成:“学 learning”和“练习 practice”。两者融为一体。而西方认知学则注重理解,不重于通 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功效。再比如说,在天赋教育领域,西方重在天赋的能力(ability),中 华传统文化则重在“用功、勤奋(effort)”。孩子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以及与老师和父母的交流 中,潜移默化地就能接受积极进取的传统理念。 

 

四、 华裔子弟学习汉语能获得更多效益  

 

上文谈到学习第二语言的诸多益处,那么华裔子弟选择任何语种是否都能达到相同的效 果?语言教育学家近十多年的研究发现(Bianco,2009),在以西语(如英语、西班牙、法语、 葡萄牙语、德语)为第一语言的多民族国家,非主流语言家庭背景的学生把本民族语言作为第 二语言来学习最有可能达到中上水平,因而最大程度地获得诸多益处。原因是,学习本族语言 不仅有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还有周边本族社团的语言环境。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从小就开 始学习和使用本族语言。若能持之以恒,到了中学阶段就能达到接近本族语言的中上水平,而 且发音准确和流利程度几乎达到母语水平。因此,西方国家在积极推广第二语言教育的同时, 也十分重视推广非主流社团的民族传统语言,目前在语言学界称之为 Heritage Language 

(Polinsky & Kagan,2007;Seals & Peyton,2016;Ozdowski,2017)。 悉尼大学社团语言教育学院的首席顾问Bianco教授在一次社团语言学术年会上做个主旨发 言,对比较模糊的“中上水平”做了更加详细的量化说明。他认为在澳洲可以把高中毕业的英语水 平作为英语一般水平,若把本民族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来学的话,其中上水平则相当于本族语言 高中毕业水平的 60%。坚持学习第二语言达到或超过这个水平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上述谈到的 诸多益处。就华裔背景学生而言,若把华语与其它语种作比较,显然学习其它任何第二语言都 不如学习华语那么容易达到 60%的水平。课题研究收集到的学生和家长提供的数据和反馈信息 也印证了 Bianco 教授的理论。数据表明,相对学习其它语种,华裔子弟从小就到社团学校学习 华语的确比较容易达到中上甚至接近母语的水平。譬如说,接受访谈的三位高中生和两位九年 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三)学生都顺利通过汉语水平考试的五级水平。而且华裔子弟学习本族传 统语言还有其它不送子女上华校学习的家长未能意识到的功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项: 

1.学习本民族语言也有最佳年龄之说。小学幼稚班(最小四岁半)或一、二年级就开始学习 华语,在语音(如汉语的四声调)和流利方面有利于达到接近母语的水平,而且还能促进主流 学校的英语和其它学科的成绩。上了中学才开始课余学习华语,孩子往往有较强的逆反心态, 效果欠佳。再者,中学阶段有高考的压力,不少学生半途放弃,不能持之以恒。 

2.华裔学生学好华语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深层次的情感与思想沟通, 能减少父母与子女 之间的代沟问题,增进家庭和睦。这对孩子患有抑郁症或性格过于内向的家庭更有显著好处。

3.社团华校班级人数(一般 4—15 人之间)远远少于主流学校班级的平均人数(25—33 人 之间),因此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互动交流频率较高,有利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改变性格,变 得更加开朗,提高交际能力。

笔者在华校任职多年,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从教学角度再补充以下三点: 

  1. 在主流学校受教育的基础之上,社团华校为学生提供额外的结交新友、参加文体活动 以及获奖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2. 社团华校能为学生家长提供咨询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大家相互交流,提高家教水平, 还能开阔视野,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3. 社团华校有来自祖国的关心和支持,如:教材、师资培训、寻根之旅冬夏令营活动, 等等。因此比起主流学校的汉语课程,社团华校更能培养学生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 同感和归属感。这是所有接受访谈的学生家长看重的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在汉英两种语言文字方面也采集了文献数据,并结合华校的具体情况加以综合分 析。许多外国人汉语觉得汉字是一大难关,既难认又难写,而且字数多的“吓人”。这种错觉也导 致不少华人弟子望而却步,提出种种不学汉语的理由。毕竟当地英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然而 文献数据表明:正因为汉语文字不同于西语文字,长期学习汉语的表意性文字有助于提高智商 (Bower,2005)。不少汉语专家指出(Zhang,2008;Nation & Waring,1997),虽然汉语 总字数超过 56000,但最常用的 1580 个汉字在普通文章的使用率高达 98%。还可以从另一角 度说明问题:掌握了 560 个汉字就能进行一般性的日常会话;学过 2400 个汉字基本能读懂非 专业性的书籍文章。对于拼音文字的英语来说,情况则大不相同。正常情况下,英语国家的高 中毕业生需要学过 15000—20000 个英语单词,才能应对大学的专业深造课程。学过汉语的西 人都有一种感觉,相对西语而言,汉语的语法简单;汉字方面则初学难,进入中下水平后,难 度就减少了,因为汉字的结构有极强的表意据理性,而且汉字基本上既是词素也是单词,因此 有极强的构词功能。最常用的 500 个汉字可以组成无数的词汇。这些汉语自身的语言特征也是 华裔子弟学习汉语更容易达到中上水平的原因之一,因而也更容易获得高层次的综合效果。 

 

五、结论  

 

以上本文从三个层面讨论了海外华裔子弟从小坚持学习华语的多重益处和必要性。虽然本 文以澳大利亚悉尼地区华教的发展现状为课题研讨的背景,相信海外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 华教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或多或少都有相似之处,各国华教的课题研讨可以相互借鉴。在当今 科技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重视传统文化是一项有利于家庭和全社会福祉的价值观,而第二 语言教育已普遍被公认为现代优质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比起学习其它第二语言,海外华裔子 弟从小学习本族语言更能最大程度地获得教研界确认的诸多益处,其中包括许多华裔家长还未 熟知的终身受益的好处。因此海外华教界一定要主动向华裔家长提供最新的本族语言的教研信 息,帮助他们充分意识到学好华文的多重功效,自觉地将学习华文纳入子女的长远教育计划中。 

本人任职的悉尼大同中文学校由悉尼大学双语协会创办于 1992 年,有较强的教研实力。自 办学以来收集了大量的办学数据,多次接受大学研究人员在本校进行课题研究。目前本校有六 百多名学生,中学生中大约 80%来自公立选生中学或是私立学校奖学金获得者。每年高考都有 学生获得澳洲大学招生百分比名次分(Australia Tertiary Admission Ranking,ATAR)的最高 分(99—99.95)的特优成绩。这充分说明学生从小坚持学习汉语多年不仅不影响主流学校的学业, 

相反大有促进学业的功效。总体说,本文汇总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十八项益处以及在华裔子弟从 小在华校学习汉语的六项好处在悉尼大同中文学校办学的过程中均得到了验证。我们有责任向 海外华人大社区推广多年从事华教办学的经验和教研成果。随着祖国的日益昌盛,在国际舞台 发挥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定会有越来越多海外华裔子弟从小就到华校认真学习华文。持 之以恒必有成果!在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翘首可望的时代潮流,海外华教界不仅要对中华传统文 化感到自信,更要对本族语言和海外华教事业感到自信。

 

参考文献 

Alladi, S., Bak, T., Duggirala, V., Surampudi, B., Shailaja, M., Shukla, A.K., Chaudhuri, J.R., Kaul, S. (2013). Bilingualism delays age at onset of dementia, independent of education and immigration status. In  Neurology, 81, November 26, 2013. Pages 1-7. 

Bianco, J.B. (2009) Australian Education Review: Second Languages and Australian Schooling.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Press: Camberwell,Victoria 3124.  

Board of Studies, 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Standards, NSW (2014) 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s:  Review of Languages Education in NSW.  

https://educationstandards.nsw.edu.au/wps/.../learning-through-languages.pdf.  

Bower, B. (2005) Asian kids' IQ lift: Reading System May Boost Chinese Scores. In Science News,  167(7), 99, 12 February 2005.  

Cardona, B., Noble, G., Biase, B.D. (2008) Community Languages Matter: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the Community Languages Program in NSW. 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ISBN 978-1-74108-190-9.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SW (9th September, 2019) NSW Minister’s Awards for Excellence in Student  Achievement, Community Languages Schools, 2019. No 1 Oxford Street, Darlinghurst NSW 2010.  

Nation, P. & Waring, R. (1997) Word Frequency and Vocabulary Size. In N. Schmitt & M. McCarthy  (Eds), Vocabulary: 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 (6-10). London: CUP. 

NSW Education Standards Authority (2019) 2018 HSC Enrolments by Course.  

https://educationstandards.nsw.edu.au/wps/.../hsc/...HSC/HSC.../HSC-course-enrolments.  

Ozdowski, S. (2017) Importance of Heritage Languages to Australia’s Social and Economic Future. Paper  delivered at the Federation of Ethnic Communities’ Councils of Australia (FECCA) 2017 National  Biennial Conference held in Darwin on the 8-10 October 2017 at the Darwin Convention.  https://www.westernsydney.edu.au/__data/assets/pdf_file/0017/1313045/2017-11-06_HERITAGE_LAN GUAGES__speech_for_FECCA_-_FINAL_-_with_additional_changes.pdf  

Polinsky, M & Kagan, O. (2007) Heritage Languages: In the ‘Wild’ and in the Classroom.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ompass, 1/5 (2007): 368–395. 

Seals, C.A. & Peyton, J.K. (2016) Heritage Language Education: Valuing the Languages, Literacies and  Cultural Competenices of Immigrant Youth. In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  

Singh, R.R., UNESCO (1991)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sia-Pacific Perspectives. P77.  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pdf/15_15.pdf.  

Smith, E. J. (26/02/2019) Concerns NSW’s Fixation on Selective Schools is Creating Social Exclusivity  and Segregation.In The Feed.  

https://www.sbs.com.au/news/the-feed/concerns-nsw-s-fixation-on-selective-schools-is-creating-socialexc lusivity-and-segregation.  

Wong, S. (2013) Why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s Still Important? 

https://www.gooverseas.com/blog/why-foreignlanguage-learning-still-important.  Zhang, X. F. (2016) Family Impact on Chinese Background Students in NSW Selective High Schools. 

University of Sydney. https://ses.library.usyd.edu.au/handle/2123/15989.  

Zhang,Y.(2008)A Kaleidoscope of Chinese Culture. Translated by H.Guo. Beijing: Sinolingua Press.